資料來源: seo陳錦滄/三創育成顧問公司 總經理

「無形技術能力須加上有形的包裝才能收到錢!」

許多人都說知識無價、創意無價,但依我看來,知識和創意這種無形的技能是最難收到錢的;一來它看不到,不容易被確認其內涵,不像有形的商品其功能、外觀甚至材質清清楚楚;二來是缺乏比較基礎,所以買方不容易認定其價值,因此也不容易出價;另外就是無形商品不容易被複製,無法大量行銷而使得營收上不來。這些因素讓那些販賣無形技能的公司營收無法突破,例如軟體公司、網路內容供應商,或者創意和管理顧問業者等,最後逼不得已他們只好以服務業的型態經營,亦即以人工計時的方式收費,等於是將黃金鑽石論斤論頓在賣,辛苦是無可避免的。seo

如何避開無形商品銷售這個陷阱!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以有形的包裝,或者和有形商品結合,讓提供的知識或創意具體化和有形化,這樣有助於讓消費者付錢。在商業史上已經有一些成功的範例,不同行業其實也可以拿來參考。

例如行銷創意廣告公司就成功地開創了一個經營模式。這些廣告公司主要是幫客戶想出怎麼把它的產品賣出去的好點子,但如果只是將發想出來的創意點子告訴客戶,然後就要向客戶收錢,肯定會碰個大釘子,客戶可能會不客氣的回一句:「有沒有搞錯,只提一個想法就要收這麼多錢?」而且更大的問題是要收多少錢?怎麼計價?若沒有一個合理的算法,客戶是不會乖乖付錢的。廣告公司當然知道這一點,所以先幫自己想到一個好點子,那就是把行銷創意點子拍成廣告片,讓點子活生生的被看得見,再來怎麼收費呢!廣告片製作費用當然免不了,而廣告公司對創意則設計了另一套收費的方法,由於廣告片必須向各媒體購買時段播出,創意費用就以廣告片向媒體購買總費用的十六%計算,廣告打得愈多,它的創意費用也收得愈高(代表這個創意很好很有效)。而這套收費模式後來也成為廣告業的標準經營模式,仔細想想,或許有些行業可以借用這個方法。

再來,我們看看醫生這個古老的行業怎麼收錢,醫生是個標準販賣「知識」的行業,但在東方世界大家對知識是不太願意付錢的,所以醫生不能只靠把把脈、問問診,然後告訴病人說病因在那裡就要收取個五百元,這樣病人鐵定是不會來的。所以醫生總是把藥一起配一配,然後以藥的名義向病人收取五百元,這個藥就是有形的包裝,而其實藥的成本不高,而中間大部份的差價就可以做為知識付出的報酬。同樣的,前面廣告公司的例子中,廣告片就是將創意有形化的部份,這就是無形商品包裝法則。這兩個案例會有如此的做法還有一個道理,那就是如果只提供創意或把脈問診並沒有完全解決客人的問題,從價值分析來看的話,就是賣方所提供的價值(無形技能)無法傳遞給買方,這時必須要有一個「載具」來協助,好讓價值順利傳遞給客戶,這個載具就是「藥」,所有的無形商品都要注意這個原則。

顧問業加人力派遣

有了醫生和藥這個模式,再來看其他的行業就更清楚了。例如企業管理顧問業,也是販賣知識,同樣是個很難行銷和收費的行業,而有些業者則巧妙的結合人力派遣功能,即在顧問診斷完畢後派一組人駐廠輔導,以協助執行管理,或者幫忙介紹適合的高階經理人,而這個人力就是「藥」,只有這樣才能落實顧問建議及解決客戶的問題。國際知名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就經常使用這個方法,他們在接手一個案子後,就組成一個團隊駐廠協助改造,甚至介入經營,這樣不但可以彌補規劃與執行之間的空隙,同時讓客戶付錢付得口服心服。提到收費,有些顧問公司還採取所謂的「利潤分享」模式,也就是在顧問專案執行完畢後,計算本專案幫公司創造了多少效益或節省多少成本,然後顧問公司再與委託客戶對拆,收取效益的一半做為顧問的酬金,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了客戶的接受度。

生產技術加設備及材料

許多台商到大陸去設廠都抱著一個想法,雖然當前台商的生產技術和管理領先大陸當地業者,但遲早大陸的本地廠商會迎頭趕上,屆時台商的優勢可能就不見了。所以有些台商想著是否有可能將生產技術變成一個商品賣給大陸人,做為最後一道加值活動以及另一道競爭的防線;但販賣生產技術要如何做才能長保優勢,而且不會客戶一學會就把我們一脚踢開!有台商就說:「你不教他,他也會從別人那裡學會的;你若教他,如何做到持續掌控並且繼續賺錢?」如果指望將技術賣給大陸公司就可以大賺其錢,那就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。如果台商真的想升級為販賣生產技術,不妨參考一下日本人的做法,他們用的就是無形商品包裝法則

日本廠商怎麼做呢?他們將無形的生產技術與有形的製造設備和材料結合,這樣達成高收費(設備)和持續收費(材料)的可能,同時擁有持久的掌控權。例如日本獨霸全球的塑膠透鏡生產技術,這種技術原是美國人發明的,但日本廠商將它發揚光大,塑膠透鏡則廣泛用在光碟機、照相機、投影機和條碼機等產品上。塑膠透鏡的製造有二個關鍵點:一是塑膠射出成形的精密模具,二是光學級的塑膠材料,因此日商就從精密模具加工機和特殊塑膠材料下手,如東芝(Toshibaseo)的鏡片模仁加工機一台從六七百萬到一千多萬台幣不等,台灣較具規模的鏡片製造廠幾乎是將它列為標準設備,另外光學塑膠材料也是全數向日商購買。雖然市場上塑膠鏡片已經大量交由台商生產了,但日商藉由上游的設備和材料依然掌控整個產業,該賺的錢一毛錢也沒有漏掉。

○○二年夏天我應邀到雲林科技大學演講,與許多中南部的企業家討論經營模式改造的議題,席間有一家公司其經營模式就頗值得借鏡。它是一家做防銹塗料的公司,擁有獨特的配方技術,可以解決許多汽車零件防銹的問題。它如何把這個配方技術做最好的包裝呢?這家公司開發了一套浸泡式的塗裝設備,然後把這套設備賣給很多塗裝廠,包括大陸地區,接著再提供配好的塗料給這些客戶,如此保持生意源源不絕,客戶賺錢它也賺錢。

電腦軟體加硬體產品seo

軟體其實是很複雜的產品,它不只無形而且功能的變化多端,使用者的介面也是千變萬化,因此要設計一個好的軟體產品相當不容易,而要行銷軟體產品就更困難了。此外就是軟體考備很方便,消費者往往不知道軟體開發的困難度及複雜度,以為很簡單而不願意付很高的價錢,這就是軟體行銷最大的困難所在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順利從消費者手中收到該取的費用,可以用無形產品包裝法則,亦即把軟體和硬體產品做結合,形成一個更具體更成熟的產品,例如電子字典就是一個成功的範例。你看如果將字典資料庫做成光碟賣給消費者,鐵定收不到多少錢(現在很多廠商拿它來當贈品),但做成一台電子字典就可以賣到六、七千元台幣,其間道理並不難理解。


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blog.xuite.net/btgi88/twblog/173429581-%E7%AC%AC%E4%B9%9D%E7%AB%A0++%E7%84%A1%E5%BD%A2%E5%95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lto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